日前,170余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成群出現在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這是汕尾自2023年1月在陸豐記錄到179只東方白鸛以來,第二次監(jiān)測到百只以上的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是鸛形目鸛科的大型涉禽,棲息于開闊的沼澤、湖泊和潮濕草地,主要捕食魚類、蛙類、爬行類動物和昆蟲,也捕食小型嚙齒類動物,全球種群數量少于4000只,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為冬候鳥,夏天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內蒙古以及日本、朝鮮等地,冬天遷徙到我國華東、華南地區(qū),主要集中在江西鄱陽湖、江蘇揚州等地。
據悉,廣東首次觀測到東方白鸛是在20世紀90年代,曾在珠海有記錄。近年來,東方白鸛持續(xù)在廣東廣州、深圳、東莞、江門、茂名等多地露面,如廣州南沙濕地最多曾觀測到49只東方白鸛“同框”;東莞松山湖曾記錄到40余只東方白鸛休憩覓食;廣東茂名日前記錄到17只……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強表示,棲息地的環(huán)境質量、食物資源的豐富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鳥遷徙地點的選擇,東方白鸛成群現身廣東,是我省持之以恒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加大濕地保護力度、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的重要展現。
廣東是全球候鳥遷飛的重要通道,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會迎來大批越冬候鳥。據統計,廣東全省歷史記錄有野生鳥類584種,其中具有遷徙屬性鳥類412種,占70.5%,包括中華秋沙鴨、黑臉琵鷺、白鶴、東方白鸛等2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長期以來,廣東圍繞遷徙候鳥保護,多措并舉加大對省內候鳥遷徙路線重要節(jié)點的保護和修復,推動完善候鳥保護網絡。最新修訂的《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2023年11月,廣東省林業(yè)局正式印發(fā)《廣東省候鳥及遷徙通道保護行動計劃(2023—2035年)》,部署開展候鳥資源調查、監(jiān)測和評估,珍稀瀕危候鳥專項保護等10項重點行動。據省林業(yè)局透露,近年來我省遷徙鳥類的新紀錄、新分布種類大幅度增加,野生鳥類種群數量逐步恢復并增長。如黑臉琵鷺和勺嘴鷸在廣東越冬的種群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接下來,廣東將強化候鳥保護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候鳥資源、空間分布與棲息地生境質量信息系統調查監(jiān)測。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濕地保護體系、珠三角地區(qū)水鳥生態(tài)廊道和候鳥遷徙通道的建設,著力打造適宜候鳥棲息的良好生境。加大執(zhí)法監(jiān)管力度,充分發(fā)揮各地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斬斷違法交易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利益鏈條。全面加強候鳥等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網格化管護巡護,持續(xù)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