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秦代造船遺址,如蒙塵的珍珠,一直湮沒在歷史紅塵中。1974年意外被呈現于世人眼前,從此揭開神秘的面紗。秦代造船遺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所見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造船工場,也是秦統一嶺南的重要歷史遺跡,它的“重見天日”對嶺南開發(fā)史、中國造船史、古代科技史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海絲史話??海上貿易的萌芽
秦代造船遺址位于如今廣州越秀區(qū)。從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的歷史來看,中國原始航海活動始于新石器時期,尤其是嶺南地區(qū)。早在四五千年前,居住在南海之濱的南越先民就已經使用平底小舟,從事海上漁業(yè)生產。廣州,古稱番禺,《山海經》曾記載“番禺始作舟”,一說指的是住在番禺地區(qū)的人民首先發(fā)明造船術,時間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又因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瀕臨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線長,大小島嶼星羅棋布等眾多優(yōu)勢,成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祥地。
廣州是中國古代的造船基地。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平定嶺南時期,番禺(即今廣州)有一支秦軍,專門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甌越所需。出土于廣州的秦代造船工場遺址向世人證明——2000多年前的造船工場已頗具規(guī)模,以當時的條件可造出寬8米、長30米、載重五六十噸的木船,證明秦代時期廣州地區(qū)的造船工業(yè)已相當發(fā)達。造船技術和生產能力的發(fā)展為后來的遠航貿易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達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由此可見,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萌芽可追溯至秦代乃至更早。秦漢時代是開發(fā)海上貿易,將航海向遠洋發(fā)展的重要時期。
歷史遺存??船臺遺跡或成謎
秦代造船遺址現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中山四路、五路交匯處原市文化局內,于5米深的第八文化層。1974年底因工程挖地而被意外發(fā)現,1975年試掘,經過3次局部發(fā)掘后,現出土三個長逾百米呈東西走向、平行排列的木質造船臺以及南側的木料加工場。
造船臺建造在河涌的泥灘上,距今珠江北岸1300米。三個船臺均由枕木(用杉及簟樹)、滑板(用樟木)與墩木(用格木)組成,船臺與滑道結合,形如現代的火車軌道,規(guī)模大、結構完備。根據船臺寬度及船臺上木墩縱橫分布的特點,專家們推測出秦代造船遺址可建造30-60噸的木船,甚至已有一定的標準規(guī)格,可以進行成批制造。遺址中還出土有錛、鑿等鐵工具和秦半兩、漢四銖半兩、銅鎖和“萬歲”瓦當等建筑殘件。木料加工場地上布滿小木片和炭屑,發(fā)現少量鐵釘、兩個“彎木地?!奔耙欢〝盗康挠嗄镜仍齑牧???脊艌蟾娣Q:該遺址的發(fā)現,為推算秦時所造船只的大小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為當時的造船業(yè)和航海技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1997年在船臺南邊處發(fā)現了南越國宮苑遺址,直接壓在場地之上,因宮苑遺跡保護需要,不再往下發(fā)掘。造船臺實施就地覆蓋保存,至于船臺結構、船體構合方船體如何下水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有部分學者認為這處木構建筑不是造船臺,而是南越國宮苑建筑的基礎部分。目前尚有爭議。
勝景新顏??歷史古城彌漫濃郁休閑味
秦代船臺與西漢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南越木構水閘一同被稱為廣州的“秦漢四寶”。秦代造船遺址于1996年入選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在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之上建起了南越王宮博物館。除了南越國的文物之外,南越王宮博物館還收藏了從漢至清代歷代廣州宮署衙門的文物。作為廣州文脈的發(fā)端,秦代船臺遺址受到細心的呵護和合理的開發(fā)。
千年船臺(秦代造船遺址)與千年御苑(南越國宮署遺址)、千年水閘(西漢水閘遺址)、千年古道(北京路)和千年古寺(大佛寺)5個千年以上的歷史遺跡共同打造了如今極具歷史氣息的羊城,為廣州的歷史文化名城身份增添了重要砝碼。擴容后的北京路一帶不僅有歷史遺跡,更與現代商業(yè)因素融合,商鋪林立,集文化、美食、購物于一路,已經成為了外來游客及廣州本地人休閑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