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非遺文化 > 曲藝

      歌冊(潮州歌冊)

      來源 : 廣東省文化館
      【打印】 【字體:

      潮州歌冊俗稱“唱歌冊”, 多以長篇敘事唱本為主,是以潮汕方言誦唱的民間說唱藝術(shù),是潮汕地區(qū)特有的曲藝形式。宋末至明初,來自佛教的寶卷、淘真、詞話及江浙彈詞等經(jīng)福建、江西流入潮汕地區(qū),與當?shù)馗柚{、畬歌、俗曲等相融合,并受其影響,從而形成了潮州歌冊這一新的曲藝形式。潮州歌冊形成于明代,盛行于清末至20世紀70年代初。

      潮州歌冊多以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詞句大量運用俗語,摻入熟諺、俗典、方言、口語、歇后語等,并運用詩化的方言口語表述,使故事情節(jié)波瀾壯闊,人物形象生動具體,其傳統(tǒng)題材作品有《劉明珠》、《一世報》、《二度梅》、《薛仁貴征西》等,現(xiàn)代題材作品有《花好月圓》、《冤孽姻緣》、《紅燈記》、《白毛女》等。

      潮州歌冊唱詞格式多為七字句式,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押一韻;因內(nèi)容變換、感情變化或表述需要,可將七字句變?yōu)樗淖志洹⑽遄志?、六字句、三三四字句、三七字句、三三五字句等;?jié)與節(jié)之間可以變韻,也可連韻,多押平聲韻,個別也押仄聲韻,以音韻和諧順口為重。潮州歌冊的誦唱是根據(jù)潮州方言的音樂性,問字取腔的即興吟唱,普遍采用潮汕傳統(tǒng)的“二四譜”,以“二三四五六七八”為標記,即簡譜“5612356”(so la do re mi so la)。正因其即興,不同演唱者的唱法各有不同,故有潮州歌冊不能合唱之說。潮州歌冊雖唱法不同,但大致仍可歸納為10種相似的唱法。

      潮州歌冊在潮汕文化史上占據(jù)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深受潮汕地區(qū)群眾歡迎的民間曲藝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xué)和藝術(shù)價值。潮州歌冊在為民眾提供文化滋養(yǎng)的同時,傳播歷史知識,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揚善棄惡、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研究佛教文化在嶺南地區(qū)的流傳和衍變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生活和娛樂形式的多樣化,潮州歌冊這一民間曲藝式樣己逐漸被淡忘?,F(xiàn)在能用傳統(tǒng)方式說唱潮州歌冊的老一輩藝人不斷減少,創(chuàng)作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因此,這一極具嶺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潮州歌冊,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搶救保護。



      三级黄色毛片在线上吗,中文字幕一区日韩无码,人妻中文字幕野外,久久无码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