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文化在線

      “南海I號”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時間 : 2020-05-06 08:47:2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wǎng)絡版
      【打印】 【字體:

      90fba609e32f201b795d37(1).jpg

      圖片來源:南方新聞網(wǎng)

        5日下午,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名單出爐。此前備受矚目的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fā)掘項目成功入選,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共同發(fā)掘。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終評會首次以網(wǎng)絡會議形式在全網(wǎng)直播,觀看總量達2278萬人次。

        最終,陜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fā)掘項目成功入選。

        上世紀80年代,“南海I號”沉船在廣東省臺山、陽江交界海域被發(fā)現(xiàn),2007年被“整體打撈”上岸,“長跑”30余年終于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整體打撈”史無前例

        為何“南海I號”今年才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南海I號”考古隊領隊崔勇認為,“南海I號”比較特殊,不屬于原址發(fā)掘,采用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發(fā)掘方式——整體打撈,因此改變了它的原始環(huán)境,需要等到發(fā)掘工作全部完成,證明當初“整體打撈”方案成功才能申報?!敖?jīng)過發(fā)掘我們可以看到,船底完整沒有殘缺,13年前的打撈方案的確是完美的。”崔勇說。

        “只有‘整體打撈’方案才能最大限度提取古船的歷史信息。”崔勇回憶說,這是專家們堅持選擇這一最冒險方案的原因。但是,其實施難度之大,仍讓許多專家憂心忡忡?!霸?0多米深、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海底,將載滿易碎瓷器的古船完好打撈出水,就好比用鐵籃子從水底撈出生雞蛋那樣難,簡直是天方夜譚?!?/p>

        最終,憑借廣東文博考古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打撈團隊的科學嚴謹,35根底托梁歷時一個多月順利穿過沉箱底部,由號稱“亞洲第一吊”的“華天龍”號起重機吊船將載滿貨物的古船連同凝結物、沉箱共5500多噸重,整體起吊出水,平穩(wěn)移入專門為之建造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nèi)。

        “南海I號”是本次入圍終評的唯一水下考古項目。“歷經(jīng)30余年,‘南海I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再到成熟壯大的全過程,是兩代中國水下考古人的努力與成就?!贝抻抡f。

        將對船身進行保護

        整體打撈后,沉船保存環(huán)境不斷改變,沉箱結構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承重能力也受到威脅,迫使考古隊必須盡快進行考古發(fā)掘保護。

        經(jīng)過多方努力,2012年開始場館改造,建設發(fā)掘平臺,架設機械運載天車,引入現(xiàn)代化車間工程管理運作系統(tǒng),采用最先進精確的測繪技術和各種影像、三維模型等數(shù)據(jù)采集模式,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nèi)建成了世界先進的現(xiàn)代化考古實驗室。

        截至2019年,“南海I號”共發(fā)掘文物近18萬件套,其中瓷器約16萬件套,鐵器凝結物124噸。其中既有船貨,還有船上的生活用具及旅客所攜帶的貿(mào)易用具或隨身物品等?!跋乱徊街饕龅氖菍Υw的保護、對出水文物的保護,會有一個長期的計劃,可能還要經(jīng)過一個相當漫長和復雜的置換和保護過程,古船船身才能完整地呈現(xiàn)?!贝抻峦嘎?。

      三级黄色毛片在线上吗,中文字幕一区日韩无码,人妻中文字幕野外,久久无码国产视频